首先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如何做留学决策,心理上是否已经做好了留学准备。他认为,“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孩子,家长最多给孩子充当参谋,做一些申请资料的准备。而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事,肯定要征求他的意见。”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齐到……
2009年留学已进入申请的关键期。近日,国际教育展接连举行,大大小小不下十场,而最重头的启德教育展和中国国际教育展也将在本周六分别在花园酒店和东方宾馆举行。记者在教育展上发现,到教育展上咨询的多数是家长,咨询会大多成了“家长会”。
瞒孩子去咨询怕影响高考
记者在教育展现场发现,家长独立行动占了大多数,也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咨询国外学校的,但是与学校代表交谈,了解情况的大多是家长代劳。
为什么不带上儿子一起去了解国外院校的情况?“至少要瞒到高考结束,不然让他知道父母想送他出国留学,哪里还有心思念书?”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孩子今年也念高三,平时成绩不稳定,考上重点大学有一定风险。过年后,他就和妻子瞒着孩子四处打听留学的事。
为了瞒着孩子,王先生夫妇在家里偷偷摸摸地浏览留学的相关网页,从咨询会、留学机构等收集留学资料,也是一回家就藏起来,害怕孩子知道他们的“企图”,即便这样,还担心留学机构打来的电话让孩子接到。
留学态度决定日后成败
“高考、留学两条路一起走,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家长着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他们能包办留学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可能代替孩子去留学!”
即将主持启德教育“留学,听父母还是听孩子的”的广州市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专家袁荣亲教授提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参与态度,常常决定了孩子的未来。Jim中考失利,在父母一再强烈要求,选择了留学。到了新加坡后,Jim不愿主动结交新朋友,常常因身边没亲人而觉得孤独,加上每天为“洗衣服”、“买菜煮饭”等等生活琐事所困。一个学期后,他心理压力很大,生活学习都变得消极,父母不得已让他回国重读中专。
而Coco曾经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中学生,家里为增强女儿的留学兴趣,参加海外的游学团,参观海外文化展……总之,设法让孩子多一些了解国外文化。由于孩子对海外教育从心底里接受,最后顺利在新加坡完成高中课程和两个本科学位,后赴英攻读硕士。毕业后,她回到新加坡做生意。
留学之路得让孩子自己走
“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孩子,家长最多给孩子充当参谋,做一些申请资料的准备,而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事,肯定要征求他自己的想法。”
对于家长“越俎代庖”的现象,国内知名留学专家、启德教育总裁李朱表示,首先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如何做留学决策,心理上是否已经做好了留学准备。他认为,“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孩子,家长最多给孩子充当参谋,做一些申请资料的准备。而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事,肯定要征求他的意见。”他建议家长和孩子,一齐到留学展,抓住机会体验海外文化,了解学校信息,制定留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