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学生教育展上,面对家长一个个的问询,关于去美国读书能获得什么,我一定会想起一些学生的故事,加上今天上午的巧合,汇成了晚上这篇文章。
故事一、身材娇小的女孩Chun,自小是父母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肝宝贝,因为偏科,初中时就被界定为是文科生。16岁放飞美国,因为刚开 始极度不适应,在美国整整哭了一个月,吵着要回家,在爸爸:如果你三个月还不适应,我就飞到美国接你回来的承诺中,度过了头三个月艰难的日子。三年后,入 读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本科4年的课程3年完成毕业,2008年入读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生院,专业是精算专业。我每次向她父亲问询到小丫头的情况,她父亲都 会感叹一件事情: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怎么就那么神奇呢?在中国这么早就被界定是文科生的人,怎么就读精算专业了呢?大家知道,精算专业需要很深厚的 数学功底。神奇!
故事二、2007年夏天,Junqi飞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开始她的高中生涯,那是一所美国最早的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女子高中。同年圣诞节期间,她的妈妈见到 我,很高兴地说:严老师,给你报个喜,我们家女儿拿了地区重剑比赛第一名。我向她父母道贺,同时,当然知道Junqi在此项目上绝对是从零开始,在短短的 时间里,她怎么就能上阵获奖呢?她的教练真是神奇!
故事三、上午与去年春天去德州读高中的Yingge的妈妈通电话,她妈妈告知说女儿高尔夫打入州赛了。还说,在中国时,他们夫妇去打高尔夫,女儿都是捧一 本书在旁边看,从来不上场的,今时到了美国去,怎么就开始打球了呢?我们原想,练练就算了,怎么就打入州赛了呢?美国的教练是怎么触发她的兴趣的呢?神 奇!
故事四、昨天在教育展上约定要再谈的Enning的妈妈一早就打来电话,敲定时间夫妇俩前来面谈。他们的儿子作为交换生在北达科他州读11年级,一年交换 完毕,是一定要回中国的,但是因为儿子已经喜欢上美国的教育方式了,所以夫妇俩寻能够帮助儿子前往美国读高中的人。谈到儿子的课外活动,妈妈说儿子参加了 校体操队。之前从来没有练过体操的人,17岁还能开始练体操,他的教练是怎么训练他的?他父母觉得奇怪,我也觉得神奇!
这样神奇的事情,在我过往的学生身上不少发生,这就不得不讨论美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更多时候应该是学 生兴趣爱好的激发大师。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就能产生无穷的动力,之后的路再苦再累,他/她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由此建立了信心,提升了自信,学生成绩也 相伴得到提高。人格于是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中得以完善。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一张白纸,是靠大人教出来的,老师和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产生了灌输式教育法,于是打造出大量被驯化、臆想型的、缺乏创造力的 人。西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与生俱来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孩子是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成人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环境的作用,于是产生了 启发式教育法,于是造就出敢于挑战权威,拥有理性思辨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
给孩子一个机会,还您一个阳光明媚、朝气蓬勃、心智成熟的儿子/女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笔交易还是相当划算的。
画面中的小女孩3岁不到,是我2005年Hsotfamily家天使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