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起源于一个叫恩里克的美国人,他本人是因为有朋友在柳州,来柳州旅游的时候萌发了想在柳州娶妻的愿望,并在前不久的柳州晚报上发布了想在柳 州找个老婆的信息。此人47岁,在纽约一家医院做接送血液样品的工作,右手右腿稍有残疾,应该说条件并不理想。但就是这样一个征婚者,短短一天之内竟引来 50多人应征。摘取几个:
35岁的邵小姐未婚,她一直就想嫁一个外国人,因为“外国人素质高,文化修养好”。为此,今年她放下自己的生意学习英语,前天晚上,她在亚洲交友网上注册了,准备通过这处途径认识外国男人。记者问邵小姐:“恩里克是残疾人,你不介意吗?”
“我不介意,我父亲就是残疾人,我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
“你对恩里克有何要求?”
“没有,只要谈得来就行了。我想知道他对女方有何要求,听说应征者很多。”记者听出邵小姐有些担心自己选不上。
应征者中,约有一半人目前生活不景气,希望通过嫁给美国人改变现状。昨天下午,40岁的韦女士到姑姑家玩时看到了晚报,便匆匆赶到报社。韦女士 离异后下岗,带着一个8岁的女儿生活,颇为不易。她说:“像我这种条件,要在国内找一个男人结婚太难了。如果能找一个外国人,起码在经济上可以帮助我一 下。”记者告诉她,恩里克不是有钱人,她坚持认为:“美国是有钱的国家,穷人也穷不到哪里去,总比在中国强。”
赵女士说,她在一家超市打工,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只有初中文化。她连晚报都没有看,便听信朋友的怂恿打来电话,当得知恩里克是残疾人,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时,她和大多数想找依靠的女性一样,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打起退堂鼓来:“那就得再考虑考虑了啵。”
由于语言不通,相亲过程中,基本靠记者的翻译,将双方概况、情感经历传达给对方,只有现年27岁的小霞不需要翻译。外表靓丽,举止大方,一口流 利的英语,小霞给记者和恩里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霞刚刚从英国回来,很想去美国发展,并且想找个成熟的伴侣,正好有这次机会,就想来个“一箭双雕”。
与恩里克相亲,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美国”这块金字招牌而来,至于爱情不爱情的,无所谓啦。